9月13日,我校召开常纺(缅甸)丝路学院建设专题研讨会。缅甸中国纺织服装协会会长施坤、我校党委委员、副院长张文明、马昀,国际教育学院院长何彦、副院长韩瑞,服装与时尚设计学院副院长潘维梅、智能纺织与材料学院副院长裴浩等出席会议。会议由何彦主持。
会上,韩瑞详细汇报了“常纺(缅甸)丝路学院”在缅甸仰光正式成立并顺利举办首期培训班的成果。丝路学院的实体化建设标志着项目从概念设计迈向实质运营,实现了我校“走出去”战略的关键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
缅甸中国纺织服装协会会长施坤对丝路学院的建设成果表示高度认可。他介绍,缅甸服装业是创汇第一大产业,当前,行业亟需“中文+职业技能”复合型人才。作为全球唯一具备行政职能的行业协会,缅甸中国纺织服装协会将充分发挥桥梁作用,促进常纺联合缅甸语言学校优化生源质量,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实现学生就业与企业发展的双赢。
马昀副院长针对丝路学院项目推进提出四点要求:1.课程教材国际化:设立专项经费,开发符合企业需求的国际化课程与教材,并实现境外动态更新;2.线上资源赋能:对接职业院校线上教学资源平台,因地制宜优化访问路径;3.技能竞赛引领:提前布局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际赛道,展示中国职教成果;4.标准输出驱动:依托检测机构与技术方案,制定国际化标准,配套开发员工培训课程与教材。
张文明副院长结合德国、俄罗斯、日本等国职业教育在我国的援建经验,提出以受援国产业需求为核心,通过“标准共建-能力共育-生态共塑”实现人才培养与本土需求精准对接。他强调,需避免重复国内高职院校同质化发展问题,借鉴鲁班工坊EPIP(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模式,以标准制定为抓手,构建政校企行多方协同的长效机制,为我校申报教育部鲁班工坊项目奠定基础。
此次会议,聚焦丝路学院实体化建设、中缅产教融合及国际职教标准输出等核心议题,为我校深化国际化发展战略、打造“常纺职教”国际品牌提供了重要指引。
(供稿:沈蕴琦;审核:何彦)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